第94节
r> 两位专家评审之间争论了起来。 “洛家菜的文思豆腐羹,从前食材以什么为主?”有人提出了问题。 有专家翻找着记录,“洛亭掌厨阶段,洛家楼的文思豆腐羹以时令为基准,千人千味。” “根据四季不同,冬季为冬笋,金华火腿,自制豆腐,春季为春笋,金华火腿,时令春菜,夏秋季节是鸡丝,青菜,木耳或香菇。” 听着这位评审的话,在场的人点着头,这么看来,这一局谁胜胜负已经十分清楚。 以时令为食,这是自古以来华人的智慧与习惯。 即便在如今这个温室大棚,反季水果遍地的时代,冬日里也能吃到各类夏日时蔬,但依据天时,在阳光雨水滋润下的自然食材,也更符合人们的味蕾。 罗庸以金华火腿,冬笋为材料。可如今是盛夏时节,火腿保存不易,冬笋不见踪影,这道文思豆腐羹中用的也是泡发的冬笋。 食材虽然名贵,增了一份醇鲜,但相比之下,已然落了下乘。 “四时之味,食材本味,这是洛家菜的道,罗庸跟了洛亭这么多年,本心离得越来越远了,反倒是洛樱,了不起啊,洛家菜后继有人。” 程老爷子缓缓说着。 这一上午的四道菜,五味子蒸大黄鱼,爆双片算得上不相上下,樱桃rou与这文思豆腐羹,洛樱都胜了不止一筹。 这不只是在年龄,功底,口味,菜品上,更多的是在于“掌厨之道”,以及对于洛家菜的呈现,理解,展